清苏桥集团创始人谢德权:“我有一个梦想,为一座桥起个名字”
【摘要】
《七绝 · 过苏稽老石桥》
倒影空山涂淡墨,楼临两岸锁柴扉。
码头依旧石桥过,水碧清音白鹭飞。
“我记忆里的故乡,有一座石板桥。那会儿每天晚自习下课,我都会和同学一起经过那座桥,桥上的纹路,甚至是那一块石板有凸出我都知道,可以说这座桥陪伴了我整个青春。对我来说,这座石板桥已经变成我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东西。我所经历的往事就像一帧一帧的电影胶片一样在脑海里回放,可是每一张胶片里,都有这座桥的影子。
我年轻时候也是个文艺青年,想用笔尖描绘出我眼里的世界。可我最后却成了商人。谁都想改变世界,可这个梦想太大了,我只想为陪伴我青春的桥起一个名字。上尚若水,三青为清,桥为清朝年间修建,苏东坡在此当过稽查,那为什么不叫清苏桥呢?我尊重故乡的历史,我也会为了我的梦想而努力,即使我知道完成这件事有多么的艰难,可我从没想过放弃。”
这段话来自一次对谢德权老师的采访。
如今的谢老师已从曾经的文艺青年,变成数十家企业管理公司的领头人,业务范围包含企业咨询,保险经纪,信息科技,餐饮品牌等多方面,业务网络涵盖全国几十个城市。可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商人,心中仍然对年少的梦想有很深的执着,名下建立的所有公司也以“清苏桥”来命名。
“现在能搜索到“清苏桥”三个字所有的信息,都有关于我”。提起这句话的谢老师,眼睛里似乎能看到当初那个奔跑在石板桥上少年的身影。
谢老师口中提到的“清苏桥”,就是现位于乐山苏稽古镇的茹公桥。过去苏稽三场被峨眉河相隔,过往行人全靠摆渡或临时搭桥,极不方便。而峨眉河属山溪季节河,一遇大雨就暴涨,临时搭建的桥常被冲毁。当时的乐山县令茹金,为方便了两岸人们的往来,便倡导修建了石板桥。为感念茹金之恩,当地父老乡亲便称这石板桥为“茹公桥”。
茹公桥历经沧桑,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苏稽人的记忆。也许在多年以后,“清苏桥”这三个字会走进更多人的视野,越来越多的人能了解到背后的故事,是一个满怀热枕的少年对历史的铭记,对故乡的感念,和对未来的憧憬。

企业信息

